2011年10月27日 星期四

台灣立報 我們也是當權者

■蕭曉玲

一直以來,關於品德、品格教育的活動不斷,從小學到大學,從公立學校到私人補習班每年都熱熱鬧鬧舉辦,近來更搭配各式新名詞做推廣,甚至出現如廣告般的新聞,看得人目不暇給;就在各方盛大舉辦的同時,我也不禁跟著思考校園中的品格養成。

先說對於學生的失序行為,我不盡然同意用個人道德的角度解讀,掃除工作做不好、上課不配合不一定就是「沒品」,有時是隱藏著大人不知道的結構性問題;有些看似嚴重的行為,也不一定代表罪大惡極,比方我處理過學生販毒的問題,沒幾個人知道背後有黑道操弄,像這樣的事情老師如果不深入了解,孩子可能會擔下多餘的罪責,讓他路越走越偏。

我這麼說不代表自己都處理得很好,站在(音樂)老師的立場,我也會因為學生上課不守秩序頭痛,上我音樂課課本樂器都不帶,教唱讀譜都不配合,讓我一度對這樣的班級「掉以輕心」,沒能充分教學(可以做到基本配合的班級當然還是傾囊相授)。不過也因為學生的不配合,逼得我不斷變換教學方法,最後去找活潑生動的音樂教學影片吸引學生學習;在我的惡性解聘案裡,被當時家長會長簡忠雄跟同校老師漫安琦誣指(註一)為所謂王昭君影片的公視「古典魔力客」(註二)便是一例。



許多談論品格教育的文章,都會提到身教的重要,對此我一樣心心念念,之前的文章裡(註三)我就說過,看到原本卑躬屈膝的實習老師,成正式後墮落地比誰都快的樣子,我心痛到有時想到還會氣哭;這不只是對老師,也對被他們教育的孩子們,因為這樣很糟糕的身教會被複製、戕害下一代的品格。我常說學生是有眼光的,如果老師言行不一,自然會影響到所謂的尊師重道。

但如果單純地把結論導向人品問題,我想對事情的幫助有限。以前寫過:「事情會演變到這個地步,一方面當然是飛上枝頭當鳳凰的心態,另一方面或許跟非正式時的不利地位有關係,與其說是人心不古,我寧可相信是傾斜的制度助長了人的惡性。」因此,當我們在思考品格問題的時候,不可忽略的是結構面對人的影響。

就好像我遇過有校長當靠山的學校主任,官僚到要求住山上的工友一大清早就要出門上班,逼得人家不得不把還很小的小孩子早早送去學校一個人落單。那位主任會狐假虎威到這種程度,除了做人處世的問題之外,更重要的是校長與老師之間的權力不等,說到這個也是問題重重,光講一件事就好,校長遴選有13票要決定,全體學校老師至多只能擁有兩票,而且還要拜託上一級的教師會去投,講白一點,老師能奈校長何?無怪乎有的老師會盡量巴結校長,成為校園亂象的淵藪,品格掃地。

這些結構面問題不解決,容易養出人格失敗的老師,不要說身教失敗,學生還可能跟著學壞,品格教育說得再多又有什麼意思。一個人真正的品格表現,不是面對權力比他高的人的時候,不是學生在老師面前、實習老師在正式老師面前、老師在校長面前,而是面對權力比他低的人時能否平等對待、權力下放;具體地說,老師如果要倡議品格教育,應公平對待實習老師,校長如果要倡議品格教育,應支持改革校長遴選的種種弊病。

從相對位置來看,我們每個人也都是「當權者」,比方我上節目時(註四/見文末影片)提過今年帶女兒去同志募款晚會,她因此認識弱勢族群的處境、更懂得尊重跟自己不同的人,得到非常好的品格教育;反過來說,不能意識到自己的階級優勢,進而作出省思,那麼再多的品格教育,恐怕只是杯水車薪,我常跟人家說,看到勞工團體為了基本工資太低問題苦惱時,不免開始檢視自己過去所得的正當性,在想政府與其對公教人員錦上添花、加薪3%,不如雪中送炭、先把資源給一般勞工。

現在許多談論品格教育的文章,多半把重心落在權力最低的學生身上,如果不談其他環節,相對來說不也是一種壓迫,成為變相的反品格教育。我去巡迴演講,常被開玩笑說造橋鋪路無屍骸,但如果社會的本質就是如此,大家不努力做任何改變,我又該怎麼跟學生、跟子女說,不要走上殺人放火金腰帶的那條路呢?

(前中山國中教師)




註一:"讀「進步團體與利益團體的一線之隔」有感"之註二
http://iamhsiao.blogspot.com/2011/08/blog-post_31.html
註二:快樂腳 談談我的音樂課
註三:從弱勢教師勞權看教育品質
http://iamhsiao.blogspot.com/2011/08/blog-post_9569.html
註四:幸福報報--公民看國會 在長年爭議中被犧牲的國本
http://www.justin.tv/mrnewtalk/b/291281136


原載於台灣立報:http://www.lihpao.com/?action-viewnews-itemid-112110

沒有留言: